栏目:bi 查看: 7
即“咄咄逼人”。见“咄咄逼人”(一)。01.宋・章甫〈六言〉诗其六:“儿女逼人咄咄,交朋笑我悠悠。幸逢边塞无事,但愿山田有秋。”
此处所列为“咄咄逼人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(一)东晋时的桓玄、殷仲堪和顾恺之三人是朋友,在一次谈话告一段落,就同作“了语”(把话说到尽头,了无余义)的游戏。顾恺之率先说:“火烧平原没有留下一支做火把的材料。”桓玄道:“人死出殡,白布缠棺,招魂旛引路,一生就完结了。”殷仲堪说:“将鱼鸟放生,就都一去不回了。”接著,他们又改说“危语”(说一句处境极其危险令人闻而生畏的话)。桓玄说:“在敌人矛头下淘米、剑头下煮饭,随时都会送命。”殷仲堪言:“四肢僵硬的百岁老翁,爬上枯朽的树枝。”顾恺之道:“井口的辘轳上躺了一个婴儿。”当时一名殷仲堪的参军也在场,插嘴说:“盲人骑著瞎马,在半夜来到深池旁边。”因为殷仲堪有一只眼睛瞎了,听了感同身受,便说:“咄咄逼人!嘿嘿!这真是情势逼人啊!”指他所陈述的状况气势逼人,使人畏惧。后来“咄咄逼人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形容言词凌厉,气势迫人。(二)晋朝女书法家卫铄在〈与释某书〉中提到,她有一位弟子叫王羲之,楷书已得到她的真传,写出来的字咄咄逼人,而且笔势流利精妙,字体强劲有力而秀美,能力足够到尚书馆担任书写的工作。此处“咄咄逼人”一语用来形容文字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她自己的作品,令人敬畏。
01.宋・章甫〈六言〉诗其六:“儿女逼人咄咄,交朋笑我悠悠。幸逢边塞无事,但愿山田有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