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jiang 查看: 9
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。
出处:元・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
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利用对方计策向对方施。
例子:某已知曹操之意。今可将计就计而行。(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七回)
正音:“将”,读作“jiāng”,不能读作“jiàng”。
歇后语: 1. 借他的缰绳拎他的驴 —— 将计就计
2. 诸葛亮借东风 —— 将计就计
谜语: 借他的缰绳拎他的驴 (谜底:将计就计)
利用对方的计策,顺水推舟,反施其计。※#语或出元・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二折。△“将机就机”
[韩云〕魏公子,我想来,若智氏平了赵子,祸必及咱二家,莫若先下手为强。[魏云〕今将计就计,决开堤口,引汾水安邑,绛水灌平阳,使智氏军不战自乱。一壁厢人马掩击,无不成事。[韩云〕诚恐谋泄败事,咱须对天歃血盟誓,方敢行事。[正末上云〕某来到韩魏二君营门外,听了这一会,不想他二人也怨智氏。我今见他,不说襄子之臣,只说是智伯使命,看他怎么说。兀那小校!报与二位公子得知,说智伯使命到来。[小校云〕报的主帅得知,今有智伯使命到来。[韩魏云〕请相见。[见科正末云〕俺智伯主人,差小人来巡探军情,传与二位用心防守,勿致疏虞。[韩云〕俺这里催趱积水,刻日破城成功。[正末云〕您二位恰才商量,我都听见来。[魏云〕俺才讲些兵法,明日破城,好与赵氏对敌。
[1]典故或见于元・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第三折。
[2]咱:咱们、我们
[3]灌:注入、灌入。
[4]整搠:整顿。
元・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第三折
正合著我的心。我又不济,若是与他交锋,我那里近的他。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
“将计就计”指利用对方的计策,顺水推舟,反施其计。多用于元曲。元・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二折中所描述的情节为:春秋时晋国六卿中,智伯的势力最大。他还企图扩充势力,吞并韩、赵、魏三家,所以假借晋侯之命,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,向韩、赵、魏索取领地。韩康子、魏桓子不敢得罪,只好答应,赵襄子则坚决不肯答应。智伯怒而命令韩、魏二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,并亲作主帅。赵家兵马退居晋阳,并凭著地险与人和的优势,死守晋阳城。因为晋阳城久攻不下,智伯想到,如果将晋水上游盖个水坝,拦住上游的水,将水引进晋阳城,那么晋阳城不就攻下来了。智伯趁著洪水来袭,将晋水引入晋阳城,晋阳城危在旦夕。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连夜出城到韩、魏二家营内,告诉他们,如果赵国灭亡了,下一个就轮到韩、魏了,并且说服他们与赵国结盟。韩、魏二家了解“唇亡齿寒”的道理,就仿效智伯的方法,将水引入智伯营内,攻其不备。于是,大水冲入智伯大营,全军覆没,智伯也被杀了。后来“将计就计”就用来指利用对方的计策,顺水推舟,反施其计。
01.元・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二折:“咱今将计就计,决开堤口,引汾水灌安邑,绛水灌平阳,使智氏军不战自乱。”(源)
02.元・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第三折:“正合著我的心。我又不济,若是与他交锋,我那里近的他。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
03.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只这封书上,将计就计,写一封假回书,教院长回去。”
04.《三国演义》四六回:“此二人不带家小,非真投降,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。吾今欲将计就计,教他通报消息。”」
05.《醒世恒言・卷三六・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适来这举人已肯上桩,只是当日便要过门,难做手脚。如今只得将计就计,依著他送你过去。”
06.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回:“计氏听了这话,虽然口里强著,也有些知道自己出来街上撒泼的不是。将计就计,被那高四嫂一面说,一面推到后边去了。”
07.《红楼梦》五七回:“邢夫人想了一想:薛家根基不错,且现今大富;薛蝌生得又好,且贾母硬作保山。将计就计便应了。”
08.《三侠五义》第一七回:“莫如将计就计,如此如此,倘有机缘,倒省了许多曲折。”
语义利用对方的计策,顺水推舟,反施其计。
类别用在“依势行事”的表述上。
①将计就计是反攻敌人的好方法。
②目前看来,只有将计就计来换取时间。
③既然你已知道他的计谋,何不将计就计?
④小李看似顺从他,其实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。
⑤对方想暗算我们,不如将计就计,再找机会反扑。
⑥既然抓不到他,我们就将计就计,等他自投罗网吧!
⑦对于敌人的计谋,我们将计就计,先假装屈服再给他来个痛击。
⑧我为了保全性命,将计就计,跟著歹徒走,然后利用机会逃了出来。
⑨发现有间谍渗透,我们正好将计就计,施行反间,让他们带假情报回去。
meet trick with trick
敵(てき)の計略(けいりゃく)をそのまま自分の計略として逆用(ぎゃくよう)する
prendre qn. à son propre piège(à bon chat bon rat)
den Gegner in die Grube fallen lassen,die er selbst gegraben hat
устроить противнику ловушк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