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cha 查看: 18
差:稍微地;强:振奋。
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。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;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吴汉传》:“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,还言方修战攻之具,乃叹曰:‘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’”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;含褒义,形容尚能令人满意。
例子:我得了这一封信,似乎还差强人意。(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六回)
正音:“差”,读作“chā”,不能读作“chà”、“chāi”;“强”,不能读作“qiǎng”。
辨形:“意”,不能写作“义”。
谜语: 黑手党奉命回老巢 (谜底:差强人意)
故事: 东汉初年,刘秀起兵攻打王莽,吴汉投奔刘秀,为刘秀出谋划策,深得刘秀的器重。特别是刘秀打了败仗后,吴汉总是与士兵磨砺武器,准备战斗,鼓舞士气。刘秀当上皇帝后,封吴汉为广平侯。
本义是还真是能够振奋人心。#语出《东观汉记・卷八・吴汉列传》。后用“差强人意”比喻虽然不够好,但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。
汉与邓宏俱客苏弘,弘称道之。(邓)禹数与语,其人勇鸷有智谋,诸将鲜能及者,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。汉遂斩幽州牧苗曾,上以禹为知人。汉性忠厚,笃于事上。自初从征伐,常在左右,上未安,则侧足屏息;上安,然后退舍。兵有不利,军营不如意,常独,阅具兵马,激扬吏士。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,还言方作攻具,上赏嗟曰:“吴公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!”封广平侯。与苏茂周建战,躬被甲持戟,告令诸部将曰:“闻鼓声,皆大呼俱进,后至者斩。”遂鼓而进,贼兵大败,讨富平获索二贼于平原。
[1]典故或见于《周书・卷二五・李贤列传》。
[2]汉:吴汉(?∼公元44),东汉南阳宛人,字子颜。初为亭长,王莽末年流亡至渔阳,后归附刘秀,与诸将拥刘秀为帝,镇压铜马、重连、高湖、青犊、五校等军,任大司马,封舞阳侯,卒谥忠。
[3]缮檠弓戟:修理调整兵器。缮,音shàn,修补。檠,音qíng,调整。戟,音jǐ,武器名,戈和矛的合体。
[4]差:尚、还。
[5]强:振奋。
《周书・卷二五・李贤列传》
(李)远曰:“北豫远在贼境,高欢又屯兵河阳,常理而论,实难救援。但兵务神速,事贵合机。……。”太祖喜曰:“李万岁所言,差强人意。”
另可参考:《后汉书・卷一八・吴盖陈臧列传・吴汉》
吴汉是东汉初年的名将,他本来是一个亭长,后来归附光武帝刘秀,随著刘秀东征西讨,建立了不少战功。吴汉不但勇敢,而且十分忠心,每次出征,吴汉总是跟随在刘秀身边,只要刘秀没有就寝,他就侍立一旁不肯休息。因此刘秀十分赏识他,先拜为偏将军,后来又升为大将军。有一次诸将们打了败仗,垂头丧气,只有吴汉积极鼓励众人,并且整理兵械,为下一次的战争做好准备。刘秀得知这个情形,便称赞吴汉,说:“吴将军还真是能够振奋军心啊!”后来“差强人意”被用来比喻虽然不够好,但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。
01.明・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四:“唐文皇手定中原,笼盖一世,而诗语殊无丈夫气,习使之也。『雪耻酬百王,除凶报千古。』『昔乘匹马去,今驱万乘来。』差强人意,然是有意之作。”
02.清・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一:“明代无一工词者,差强人意,不过一陈人中而已。”
03.《老残游记》第一二回:“王渔洋《古诗选》亦不能有当人意;算起来还是张翰风的《古诗录》差强人意。”
04.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六回:“此举虽然是句空话,差强人意。”
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六回:“我得了这一封信,似乎还差强人意,谁知偏偏把他丢了,你说可恨不可恨呢?”
语义比喻虽然不够好,但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。
类别用在“勉强可以”的表述上。
①近年来经济景气不佳,我们公司的生意还算差强人意。
②别挑剔了,他今天的表现已差强人意,比预期好很多。
③努力了半天,却只获得第三名,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罢了。
④以他的能力而言,这件事的处理结果,只能算是差强人意。
⑤他今天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,希望下一场比赛他能发挥应有的实力。
⑥你这篇文章还算流畅,但意念不够深刻,整体而言,差强人意而已。
barely satisfactory
だいたい意(い)にかなう,やや気(き)に蕑(い)る
gewissermaβen zufriedenstellend(leidlich gut)
снóсны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