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cheng 查看: 15
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
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
出处:宋・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;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
例子: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,成竹在胸。
故事: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,苏轼习惯画墨竹,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。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,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,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,栩栩如生。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“成竹已在胸”
即“胸有成竹”。见“胸有成竹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胸有成竹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文同(公元1018—1079),字与可,北宋梓州永泰(今四川盐亭县东)人。擅长诗文书画,以画竹及山水闻名。和苏轼是表兄弟,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。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七日,苏轼在曝晒书画时,找到了文与可赠送给他的〈筼筜谷偃竹图〉。因为当时文与可已经过世,睹物思人,于是以此画为篇名,写下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〉,文中叙述文与可画竹的理论和对文与可的怀念。文与可十分喜爱竹子,所以在窗前种了一大片竹子,无论晴雨寒暑,都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形和姿态变化。文与可曾告诉苏轼说:“画竹之前,胸中必须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,然后心手相应,如此才能将竹子生动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。”这段文字成为古代重要的绘画理论。后来“胸有成竹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处事有定见。
01.清・朱庭珍《筱园诗话》卷四:“作律诗虽争起笔,尤贵以气格胜。须要成竹在胸,操纵随手。 ”
have a well-thought-out plan